面向 |
TCFD 建議揭露項目 |
本公司回應舉措 |
|||
---|---|---|---|---|---|
治理 |
董事會對氣候相關風險 與機會的監督情況 |
總經理擔任「永續發展推動小組」最高管理階層負責人。每年定期召開董事會,會議中由總經理責成公司治理主管報告ESG及氣候變遷相關議題的績效、衝擊評估與永續目標達成進度 |
|||
管理階層在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角色 |
|
面向 |
TCFD 建議揭露項目 |
本公司回應舉措 |
|||
---|---|---|---|---|---|
策略 | 所鑑別的短、 中、長期氣候相關風險與機 會 | 短期 | 中期 | 長期 | |
▪轉型風險:市場訊息 不確定性 ▪實體風險: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 ▪市場機會:使用低排放的能源、移轉至分散式能源生產、開發或擴大低碳產品與服務、新產品與服務的研發與創新、支持性的政策獎勵 |
▪轉型風險:加強排放報告義務、轉型至低碳經濟的成本、客戶行為變化、利害關係人的顧慮與負面的回饋增加、產品與服務的要求與監管 ▪市場機會:朝向更有效率的建築、取得國家的獎勵措施、新市場夥伴關係
|
▪轉型風險:溫室氣體排放的價格增加(總量管制/碳稅/能源稅) ▪實體風險:平均溫度上升 ▪市場機會:使用更有效率的生產與配送流程 |
|||
在業務、策略和財務規劃上與氣候相關風 險與機會的衝擊 | 本公司面臨的重大氣候風險,主要來自客戶端及投資人等重要利害關係人對企業溫室氣體減量及遵循產品能源效率標準的要求;而氣候變遷帶來的機會主要出現在產品與服務面向,本公司多元且呼應永續趨勢的產品線,可望獲得支持性的政策獎勵,且以節能減廢的產品與服務回應市場需求並開發新市場。 | ||||
主要轉型風險 |
主要實體風險 |
主要氣候機會 |
|||
為了因應相關法遵與綠色標準變動的風險,本公司除了積極呼應相關國際規範,在綠色設計上積極研發布局,以高能源轉換率與低碳產品組合協助客戶降低成本、提升效能。綠色設計以生命週期思維為基礎,將3R原則融入產品開發,以無毒害、易組裝、易拆解及低能耗等環境友善產品為目標。 |
為降低乾旱事件的影響,相關廠區陸續進行節水設施的投資,強化水資源循環利用,並將保險延伸至相關保障範圍,同時擬定緊急應變計畫,降低災害風險所造成營運損失。
|
本公司長期耕耘永續已奠定深厚基礎,並與客戶保持長年的緊密信任關係,積極運用光機電整合的核心技術,以市場需求投入研發,因此在永續浪潮興起時,將有機會於廣泛的綠色產品與解決方案中優先獲得客戶青睞,增加營收。 |
|||
在策略上的韌性並考慮不同氣候相關情境 |
參照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所公布的2℃情景,模擬分析未來的氣候變遷的影響,並據此制定科學基礎溫室氣體減量目標(SBT)與預估未來減碳量,作為營運策略調整之參考。 |
面向 |
TCFD 建議揭露項目 |
本公司回應舉措 |
|||
---|---|---|---|---|---|
風險管理 | 在氣候相關風險的鑑別和評估流程 | 「風險管理審核會」依據主管機關指導原則,並蒐集外在市場、法規、技術與實體的氣候未來發展趨勢,列出本公司可能面臨的氣候風險與機會,經考量衝擊程度及發生可能性,鑑別出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再將相關氣候風險轉換為財務數字,將有可能造成每年度新台幣一千萬以上財務衝擊的項目視為有影響性的風險與機會,依其風險可能性與嚴峻性進行優先性排序,訂定相應對策。針對評估結果較高的風險,則另外進行氣候情境分析,考量目前營運布局,計算其潛在的財務衝擊。 | |||
在氣候相關風 險的管理流程 | 由「永續發展推動小組」及「風險管理審核會」鑑別主要風險後與公司各部門探討相關因應對策,相關風險評估同時提報風險管理審核會、永續發展推動小組與審計委員會進行監督。審計委員會主席依據該風險管理與評核結果,定期對董事會進行報告。 | ||||
氣候相關風險的鑑別、評估 |
將氣候變遷納入企業永續發展的重大議題與關鍵性重大風險項目,於所有廠區均落實風險管理計畫,規劃營運、產品及供應鏈管理等面向的因應措施。 |
||||
和管理流程如何整合在公司的整體風險管理制度 |
風險管理系統落實PDCA 運作模式,持續精進環境面氣候變遷風險管理與管理面企業整體風險管理系統整合。 |
面相 | TCFD 建議揭露項目 | 本公司回應舉措 | |||
指標和目標 | 說明公司依循策略和風險管理流程進行評 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指標 | 氣候變遷減緩方面,本公司以單位營收溫室氣體排放量作為主要的量化評估關鍵指標,並同時設定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單位營收電力使用量、單位營收用水量等指標。 | |||
範疇一、範疇 二溫室氣體排放和相關風險 |
自2019年起,持續執行範疇一、二溫室氣體盤查並取得ISO 14001 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公噸CO2e)如下列: |
||||
範疇一:613公噸(以電力使用計算) | 範疇二:NA | ||||
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目標, 以及落實該目標的表現 |
本公司在發展低碳產品服務的過程中,致力提升自身與客戶的能資源效率,另訂定減廢、節水目標,全面降低環境衝擊。 ▪ 預計2025年起將相關氣候指標與經理人KPI 績效設定方式連結 |
||||
碳排放與能源管理目標 |
產品能效提升管理目標 |
廢棄物管理目標 |
廢棄物管理目標 |
||
▪以2019為基準年,預計2025年每百萬營收排碳 量減碳39.3%(範疇一+二) ▪以2019為基準年,預計2025年年節電量減量 6% |
▪省電效率,目標2025年時較2019 年提升60% ▪電源供應器產品能源轉換效率預計至2025年時較2019年提升2% |
▪以2019為基準年,預計2025 年廢棄物絕對減量 10% ▪以2019為基準年,預計2025 年包材塑膠減量 30 公噸 |
▪以2019為基準年,預計2025年用水絕對量減6% |